黃海鳴說:"無器官身體"在西方說得天花亂墜...這個機體太強固了,以致於不能夠適應更複雜更變動的後現代社會...
 

無器官身體的連結運動

講者:黃海鳴

巴黎第八大學美學博士,現為台北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系專任副教授。造形藝術評論家,並擔任多項展覽策劃人。

時間:1996/05/28 PM7:30

全文:

前言

「無器官身體」是一個巨大的觀念,要用一節課的時間討論充分實在是高難度的問題,不過我盡力而為,另外與上次不同的是,我沒有畫草圖,但文字部份相當完整,因為今天要談的比較複雜抽象,所以方式可能是我講述一小段,然後開放大家討論。

背景說明

發達資本主義的後現代大都會中,類精神分裂症是否已成了集體文明病?何為其主要特徵?有治療必要?如何治療?也或有些許積極性?

在次序上稍微有點調整,我先談講義上的第十七、十八頁的背景說明,大概有個判斷的方法,例如給你一張紙,要你將都會的地圖畫出,如果這個都會複雜的程度,超出每個人理解或確實經驗的能力,這時每個人所畫出的地圖都會不同,因為每個人只知道城市的局部,或只經驗過幾條街,於是我們可以說這個都會有些精神分製,是數個零碎的構成,沒有辦法組合成一個整體的地圖。

再用另一種方式來談,例如以前的房子不會太高,可以望見遠處的山或海、大馬路、稻田等等,現在由於大樓林立,我們走在都會中如同身處迷宮,外在經驗處於切割狀態。另一種是意識形態的切割,當一個大都會中,大家使用的語言相同,具有相同的政治意識形態、道德觀念等,人與人之間基本上都能夠溝通,如此,這個都會大約還是個整體。但是當進步變化太快或外來影響過鉅,以致分化出不同的意識形態族群或地區景觀,這時不論是都會景觀、日常經驗,或是意識形態,都會變成分裂的地圖,這時我們可以說,這個都會是個「無器官」的身體。想像都會是許多器官的組成,以前器官之間次序井然、排列整齊,例如有總統府、國民大會、議會、市政府等機制,形成一個有效運作的整體,各種勢力皆在體制下被充分控制與規範;但如果這個都會開始分化出不同的勢力、意識形態、政治組織,甚至出現金錢或外國勢力的介入情況,這時地圖越來越分製而無法持續一個統一的有機體,就成了「無器官的身體」。這樣的說法或許還不太準確,應該說「器官錯置」,就像給你三盒拼圖,但不小心搞混了,如何力拼硬湊都無效。

當這個都會已變得亂七八糟,精神分裂時,應該視為重大問題或疾病,必須馬上醫治?或是其實多少有益,可以保留?

在德勒茲的理論中,他認為這是好現象,因為有精神分製傾向的人,表達的語言可以多樣化,切換的同時,腦中亦轉換不同的符碼、邏輯或價值觀念,我們會覺得他說話時花樣百出,而且永遠無法掌握,照德勒茲的說法,這種語言的精神分製者,所做所為,具現一個無器官的身體,但實際上是最具創造性的人。

「虛擬身體的無限制自我創造」是否已經變成了不可檔的趨勢?哪些行為被用來抗衡?

第二點談到虛擬的世界,我上次講過虛擬影像,虛擬真實,今天可以再談到虛擬的身體,提出這個觀念的人,是我的大學哲學系中,專門研究新科技影像的教授列米〔Pierre Levy〕,他又提出所謂的「超身體」--從包德希亞的「擬象」觀念〔真實世界以逐漸為「超真實」Hyper-realite的「擬象」Simulacum所吞噬〕演變而來,何謂「超身體」?

a.器官移植:人 / 人,人 / 動物,人 / 細菌,人 / 無機假器官。
b.強大資訊網路:身體透過強大補助器官…來增強其溝通距離、速度、種類。

比如有個人身上很多部份都是外來的,可能肺不好,於是人工移植他人的肺,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假器官,例如假關節、助聽器或心臟整律器等,還有更高等的假器官,例如望遠鏡、電視轉播等,或是三度空間虛擬影像的機器,於是現在的人際關係與以往不同,以前的人與人非得靠近才能建立關係,但現在透過機器輔助,即使相隔遙遠也可以進行交往,打破了距離的障礙,於是便產生一種「超身體」的經驗。

除了人的能力因為科技的關係而越形增強外,我們的社會也由「真人」或「真自然」的關係轉變為「人」與「人造自然」或「人造影像」的關係,這時整個社會建立在虛擬的基礎上,所接受的經驗也是虛構的,於是真假區別模糊。這樣的關係會讓某些人產生反動,即是講義中第十八頁所提到的,一位哲學家說,由於整個社會越來越虛構,人就會產生一種與之對抗的衝動,在虛幻的整體環境下,希望儘可能掌握身體極限的經驗,例如將自己暴露於臨界危險的高速經驗中;又如高空彈跳,彷佛品嚐死亡的瞬間,做一種極端的身體經驗,據說越是高度文明的地方,這種趨勢越明顯。

在論文的致謝文中除感謝某些人外,並將論文獻給兩個對象--與外界大量的不同的力量做串聯、截斷而不段改變的台灣 / 台灣人

第三個背景,我要談到對「無器官身體」發生興趣的緣起,撰寫論文之初,我完全不知道這個觀念,但一九八九年末回到台灣時,發現台灣社會正逐步掙脫傳統秩序的藩籬,官能性越來越強,KTV林立、喝酒、飆車,議會的肢體衝突頻傳,充斥著不同的力量角力,互相衝突交織,而且尚在混沌狀態中。台灣人也不再像過去一般畏畏縮縮,變得氣派,說話大聲,有能力做多樣連結,尤其衛星第四台產生之後,每個家庭如同一個接收站,吸收訊息容易,另外,現在的人也常常旅行,不斷地帶入外界資訊。於是我開始思考何為台灣人的性格?何為台北人的性格?

我覺得西方關於「無器官身體」觀念的討論,成績可觀卻有距離,因為西方的所有元素都按照階層、二元對立的方法而架構組織,所以他們的身體基本上是協調的有機體,但是因為這個有機體太過強固,以致無法適應更複雜變動的後現代社會,為打破這個僵化的結構,所以發展出「無器官身體」的觀念。然而實際上真正的「無器官身體」在台灣,是我們日常所處的現象。所以論文的發展建立在培根、德勒茲及台灣經驗三者的串連之上,當論文完成時,我致謝的對象,除了我的太太、老師等等外,亦將這本書獻給台灣,因為我認為台灣最像無器官身體,沒有固定的性格,不斷地面對外界影響,尤其現在因著國際地位的提昇,連結能力會比以前更強,而且必須與各種不同語言的族群或是不同思考模式的地區溝通,於是我又再進一步思考為何一個國家能夠很容易地與其他國家溝通?我發現假如這個國家骨子裡就是多元狀態,自然能夠形成一個包含數個核心的大泡泡,可以互相串聯,連接不同的慾望機器。

兩個「漫畫式」、「非比喻」的例子

機器小孩

討論「無器官身體」觀念的基本架構前,我先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機器小孩」。假設這個小孩「不嫁接到一些配備了馬達、線路、燈泡、螺旋槳、飛輪、方向盤的:電動餵食機、自動呼吸器、肛門發光器,這個小孩就不能活、不能排便或不能睡」。這個身體幾乎是個無器官身體,幾乎沒有生存的慾望,現在利用人工的機器加強刺激他的慾望,並將之連結,這個小孩才勉強存活,按照德勒茲的說法:「沒有哪個例子更能說明慾望生產的方式,以及『截斷運動』在整個機器的聯結作用中的運作方式」。

精神分裂人的野外漫步

第二個例子--「精神分裂的人野外漫步」。「這漫遊不同於他住在牧師家中的那些日子,牧師強迫他依據與宗教的神、與父親、母親的正確關係來社會化地定位自己。在荒野的漫遊中,正相反,在群山中、在雪中,他與很多神在一起。或者是完全沒有神、沒有家庭、沒有父親、沒有母親,在那,他與自然生活在一起。『父親要我怎麼做才滿意?他能給我更好的嗎?不可能!那就不要來煩我。』所有東西都可成為機器:天上的機器,星星或彩虹,阿爾卑斯山的機器,這些機器都能與他身上的機器配對。機器不停的發出吵雜聲。『他認為這雜音正是被各種形式的深刻生命所感動的真福,正是能具有一付擅長於感受各種石頭、金屬、水、植物的心靈的真福,能在身上接待自然界的所有物體的真福,像花朵,如夢般,隨著月亮的盈虧吸收水氣。』讓自己成為光合作用的機器、攝影合成的機器,至少讓自己像一個機器零件一般滑入類似的許多機器之中。」

野外漫步的前提是有個人原本住在教堂裡,教堂裡的神父會灌輸他某些紀律以訓練他的身體,這時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是個非常結構化的身體,因為他的舉止言行、思想、慾望完全被紀律約束為固定模式,也就是一個單一的身體,或說是個統合、無慾望的身體。而這位精神分製者從教堂中走出,忘記了神父種種有機體的身體規範,假設這時他看到天上的彩虹,於是身體上的慾望機器便與彩虹連結,好像身上所有的細胞、皮膚、嗅覺等等都變成慾望的機器,與所接觸的對象連結,德勒茲稱此為「精神分製者在野外的漫步」,並給予極高評價,因為這時他身上所有的器官皆變成慾望機器,變成一個最能享樂的人。

無器官身體觀念的基本架構

三大組成部份

作為純多元、無中心、無壓抑的「生產力」的「非人稱潛意識」

所謂非人稱潛意識與佛洛依德的說法不同,佛洛依德的潛意識基本上也是個慾望機器,但是受某種結構的規範,無論如何都可以歸結於生命早期與母親缺少的某些關係,導致在長成後的不斷尋求彌補,所以這個慾望機器已經被窄化了。嚴格地說,慾望機器的愛都是積極的,不是因為匱乏而尋求彌補,在德勒茲的「無器官身體」中所謂的潛意識,是所有慾望的原動力,沒有經過結構化,也沒有既定形狀,當它與對象連結時才暫時固定下來。

作為多層次流動記錄表面的「無器官身體」

而第二個組成部份是在慾望之外,一個沒有形狀做為記錄功能的膜,就像錄音帶一般,例如一個透明塑膠布作成的泡泡,當有慾望與之連結時產生了另外的顏色,由於慾望機器的連結,才會產生記錄。在這裡重要的觀念就是慾望的生產,它有時是真的與某些東西連結,有時是和想像的對象連結,不過最重要的是當慾望與某個對象連結時產生非常強烈的感覺才是真的,因為在沒有思考之前先感覺,這感覺是比思想更重要,如果感覺是真實的,不論慾望對象是真實或虛幻,就是真實的。

登錄於記錄表面上的結構化的「分離節點」二元「眾慾望機器」

因此身體可以連結的對象就非常多,在這裡還有一個所謂的「中斷閥」,就是水龍頭,打開就能與之連結,關起來就切斷,在慾望機器和對象之間,產生所謂「過濾網」的作用,可以將某些東西過濾掉,或將某些東西增強,或加以主觀的解釋,也就是說每個慾望機器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符碼的轉變,於是當慾望機器和其對象連結時,還可以選擇多種方法解釋,現在有個難題是這其中是無意識潛意識,它其實是相當盲目地連這或連那,那麼主體究竟在何處呢?照德勒茲的說法,這裡面其實沒有固定的主體,但有個主體在旁邊,它必須經歷慾望機器與慾望對象連結時帶來的強烈感覺,當所有的感覺都經歷過後,統合起來就是其主體,是後來產生的主體,並且當這些東西無法統合在一個主體上時,我們稱這個主體是由一大堆強烈的慾望或痛苦所組成的,這種情況不容易在一般人身上發生,但小孩子的經驗或精神分製者就可能如此,他們擁有的是不停流動卻無法整合的感覺,而一般人在其意識裡,會發展出幾類強烈的思維或感覺,形成串連或大致的組合,而成一主體。

三種不同的生產方式

慾望生產的、聯通的生產

分離、脫中心的記錄的生產

綜合、享樂剩餘的生產

此外,在慾望生產中,有幾個名稱,第一個是慾望機器不斷地與外界對象串連,叫做「慾望生產的、聯通的生產」,「機器--器官」〔局部物體〕與「機器--流」〔能量、資源流〕的聯結,聯結之後對對象做主觀的解釋選擇,以致產生很多種意義。第二個是「分離、脫中心的記錄的生產」,器官游移於不同的功能、工作狀態,依據不同方式與不同「物質流」相聯結。此多元器官將發展成「飄泊塊狀有機物」而進行近距、遠距網路聯結。第三個是「綜合、享樂剩餘的生產」,主體透過分割自己、做多元的聯通而生產自己,主體透過消費所穿越的許多狀態,而從中得到結論。拋棄為的是得到更多及回到自己。離開與不斷地成為自己是合一的兩個過程,或一體的兩面。

在正瓦解的或僵化的社會中的在地遊牧人

依據德勒茲(Deleuze)「資本主義社會規範正趨向全面解碼的臨界,這趨勢破壞組織規範嚴明的社會身體,助長了無器官社會身體。在這身體上,慾望之流在解疆域的場域上到處流縱。」我們可以在「精神分裂病人的意義不斷滑溜的現象,與工業發達社會中,所有層次之間的據無,不斷增加的不和諧的結構現象間做一類比。」暫時把資本主義社會放一邊我們專心看一下精神分裂病人怎麼建立他的疆域以及怎麼樣的疆域以依據德勒茲「…帶著猶豫的腳步,他不停的遷移、遊蕩、跌倒,在這個社會無止境的崩解過程中、在他自己的無器官身體上,他總是不斷更深入於解疆界運動,也許精神分裂病人的漫步,正是他特有的再找到土地的方法。」

回到我們一直在建立的多層、變動同心圓空間的語言:我們可以說,這個精神分裂病人的漫步正是:病人帶著多層、變動的、非均質的同心圓結構,在空無或荒蕪或崩解世界中所作的漫步。在多層薄膜上的大量「聯通器+轉化器」及「中斷閥」,它們同時可以當無器官身體的保護器、轉換器〔透過聯通及組合〕,這些可讓精神分裂主體不停的建構他的人格、他的私人世界,真實或想像似乎不是重點。這些世界常是不同的,假如很類似,也可能是不一樣的。因為精神分裂病人不只常改變慾望的對象,也不斷改變詮釋的系統。

太快的《自我解疆界》是危險的

一個本地的例子:《文化批判集團「後文本主義」的太快「自我解-疆界化」》

德勒茲說藝術的使命在於:「為了寫作,應該與母語告別、新的語法的創造要用什麼方式來呈現出一種奇怪陌生的語言,要用什麼方法使語言能突顯不同於所有語法的另一種語言。」什麼是這種少數民族的語言?他又說:「美國文學不正是最傑出的少數民族文學及集錦的了各種特徵呈現了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樣品」他也說:「歐洲人有先天的有機整體的觀念…,它必須學習斷片化的思維,但只有透過災難及悲劇的反省,才能達成。相反的,美國人具有天生的斷片化特質,他們要征服的是:好的構成、整體感。」搞了半天,並不是要徹底粉碎化,而且各地區要求不同。那麼我們的少數的語言是什麼?

陳瑞麟在《「後正文」策略有效嗎?》這篇「善意的」批評戰爭機器的文章中指出:「人民民主論者相信自己的論述力量強大到足以在讀者閱讀的傾刻,即對他們施以權力的迷藥,當下使他們相信人民民主論為一更客觀深刻之真理,故得迫不及待地用後正文來自我『顛覆』、『自廢武功』一番?」「後正文策略的持論者或許抱持一種『不斷逃逸』、『不斷轉移陣地』的『游擊戰』理念,可是在逃逸之前也要先『留』一陣子,把『人民民主』或『局部主義、反基礎主義…等』的砲彈精確猛烈地打出去,取得效果〔優勢〕,再來逃逸。倘若尚未取得優勢,為了防範敵人還擊,也可以轉移陣地,但是這種改變戰場是改變論述內容、形式的逃逸….。」

再探微觀的藝術無器官身體

從歇斯底里病理學到藝術

從純肉體的角度:無器官身體是一種在強烈狀態中身體的內外景觀的整體,這個身體沒有固定的形式、結構,也沒有恆定的器官。隨著遇到的不同的神經波,及不同的外面力量,無器官身體會不停的改變。「臨時的器官隨著神經波、外力的持續,或從這轉移到那,而短暫的持續及轉移….這複雜的系列,正所謂身體的『歇斯底里』的真實。」

歇斯底里身體的再現

但歇斯底里又是怎麼樣的感覺?如何繪畫地再現出來?「首先是著名的臠縮、癱瘓,感覺過敏、感覺麻痺,或是相伴,或是次第發生,有時固定於某處,有時遷移,依據神經波的移動、侵入或撤離。接著是前進、急速前進,或相反的延遲,或隨後再來,依據神經波的前進或是延遲的情況而定。接著,依據力量的作用,器官的性格會有漸歇性的改變。然後這些力量直接作用在神經系統上,就好像歇斯底里是一種清醒著的夢遊。最後在身體內部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我們可以感覺到外表器官之下的身體,感覺到固定的器官之下的游移、臨時的器官。此外,這個無器官身體及這些臨時、游移的器官的本身可以在身體的內外檢視中察覺。」

「歇斯底里、無器官身體」與「殘酷劇場」

「無器官」這個現象是殘酷劇場的老祖宗Antoine Artaud所發現與命名的,他說:「身體就是身體,它是唯一的,並且不需要一些器官,身體從來就不是組織嚴正的機體,各種機體都是身體的敵人。」身體沒有器官,是慾望的肉,不斷有慾望、痛苦、神經波在其中流竄,當神經波流到某處,可能會在此處麻痺或產生奇怪的感覺,這不是意識所能控制的,好像身體有個力量隨意運行,運行至何處,就會改變那地方的器官之性格。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照德勒茲的說法:「無器官身體是肉體與神經,神經波跑過,就在其上留下各種層次,感覺就像神經波與襲擊身體的許多力量的交會….」其實身體的每一部份都有各自的語言,並且各自與慾望機器聯通,所以整個身體掛聯許多不同的慾望機器,而且慾望機器也是各自聯結不同的慾望對象,造成整個身體的器官位罝倒錯,而且器官原來的功能也會隨著需要或神經波的進入變成不同的器官。例如使用internet,每個人都可以自己為中心,向世界各地建立網路,但如何劃出各個點之間的地圖呢?它們無法放在一個平面上,因為它們是在空氣中數個強烈的連接器,所以連接的方法可能就是在腦中的幾個強力連接點互相串聯,有些書談到,後現代的大都會中,一些透過電腦連線的強力連接點,所感受的空間,就像一個無形記錄表面,而這些強力連接點就掛在上面,而由隔空的連線形成身體,於是身體越來越虛構。至於為何會產生這種觀念與狀態?我想與電腦的發展有關,同時由於不同的地區使用不同的語言,或因不同意識及價值觀,漸漸發展一種語言或是一組符碼上可以同時具有好幾組的意義,這就很像無器官身體上所描繪得出的圖形。

結語

從「無器官身體」到「超級聯結器」

即使單獨的身體已經是一個登錄了許多慾望機器的無器官身體,即使看不見與身外的慾望對象相聯結,其實一個身體內部常已經聯結了好幾個不同的身體。

當這個身體又被放在一個多重同心圓結構,上面又配備有活動界面、活動的窗子、及各種近距、遠距的慾望聯結對象。我們有理由認真的想像一下,當這類的超級聯結器放在一起時會是什麼狀態?尤其當身體內部的許多區域之間、個體身體與身體之間、個人空間泡與空間泡之間、個人複雜中型空間聯結器與另一聯結器之間、中型與大型聯結器之間,都可充分聯結但又保持相當獨立性時。留待下次的《在渾沌空間中的關係網及述事線》再討論。

提綱